科研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我国干旱空间格局分布及变化

[2017-02-06]

【内容介绍】

研究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利用旋转EOF分析方法确定了我国东部地区易发生干旱的三个区域中心(解释方差达到60%),即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些区域干旱发生频次显著增加。大部分CMIP5模式能够再现其中的两个干旱区域中心,旋转EOF分析的前三个模态能够解释SPEI变化的46%至68%的方差。在参与分析的33个CMIP5模式中,有13个模式能够再现我国东部干旱的三个区域中心。不同强迫试验结果指出,自然外强迫和温室气体排放强迫试验结果都能够较好再现这些干旱中心,即人类活动和自然外强迫在中国东部干旱中心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未来增暖的进一步加剧,我国东部干旱的空间格局并未发生改变。

关于未来干旱如何变化,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的差异是造成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进一步分析讨论了不同潜在蒸散发的计算对未来干旱变化的影响,结果一致指出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我国东部地区的干旱将会逐步恶化。到了本世纪末,在RCP4.5情景下,东北发生严重干旱的概率达到了33%,华北为25%,华南为34%,而在RCP8.5情景下,其发生概率相对RCP4.5几乎翻倍。
 

【引用格式】
 
Chen, H. P., and J. Q. Sun, 2017: Characterizing present and future drought changes over easter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doi:10.1002/joc.4987.

【全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oc.4987/full


关键图表





图1. 基于3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指数,利用旋转EOF方法确定的我国东部地区三个干旱易发区域中心。




图2. 我国东部三个干旱区域平均的SPEI指数变化,其中计算潜在蒸散发的方法包括Thornthwaite和Penman-Monteith,同时考虑了模式直接输出的实际蒸散发的作用。




 

合作成员 | Par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