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1901–2010年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的模拟研究

[2017-12-13]


【内容介绍】

       利用CRUNCEP大气强迫资料驱动CLM4.5模式对过去百年的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来自气象站和野外钻孔监测站的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通用陆面模式能合理地模拟出观测的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模拟和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2,纳什效率系数为0.82,趋势分别为0.27 ℃/10年和0.28 ℃/10年。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再分析资料。1901–2010(1979–2010)年青藏高原15米土壤温度增加率为0.05(0.27)℃/10年,冬季增温高于夏季,土壤增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弱、随经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略减小的变化。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主要受气温控制,1米(15米)深度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为0.79(0.37)℃/℃,浅层土壤温度对气候变化较深层敏感,多年冻土温度对气候变化较季节冻土敏感。这些结果从百年时间尺度上深化了对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的认识。


【引用格式】

郭东林, 李多, 刘广岳, 2017: 19012010年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的模拟研究. 第四纪研究, 37, 1101–1109.

【全文链接】


http://www.dsjyj.com.cn/CN/abstract/abstract11390.shtml

【关键图表】



图1: 1972–2005年0.2m土壤温度变化(相对1981–2000年)模拟结果和再分析资料与观测值的对比

CC代表相关系数,“*”代表相关系数通过95%显著性水平,NSE代表纳什效率系数,趋势的单位为℃/10年






图2: 1981–2010年1m(a,c,e,g)和6m(b,d,f)土壤温度变化(相对各站点的观测时期)模拟结果与各站点观测时期观测值的对比
 
CC代表相关系数,“*”代表相关系数通过95%显著性水平,NSE代表纳什效率系数,趋势的单位为℃/10年




图3: 青藏高原经向(a)和纬向(b)平均的1901–2010年土壤温度变化趋势(℃/10年)分布

深度中的“-”号代表向下,所有趋势都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




 

图4: 1901–2010年整个青藏高原地区(a,d)、多年冻土区(b,e)和季节冻土区(c,f)1m(a,b,c)和15m(d,e,f)土壤温度与气温变化(相对1981–2000年)的关系

敏感性指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以子图(a)为例,气温增加1℃,对应土壤温度增加0.79℃






 

合作成员 | Partners